首頁 > 新聞 > 刺客教條:10個顛覆歷史的驚人轉折

刺客教條:10個顛覆歷史的驚人轉折

作者:Kristen 更新日期:Oct 10,2025

Ubisoft再次重啟了Animus,在《刺客教條:暗影》中將玩家帶回日本動盪的戰國時代。遊戲生動重現了1579年的關鍵歷史人物,從神秘的藤林長門、野心勃勃的明智光秀,到侍奉織田信長的非洲武士彌助。如同系列前作,這些人物被編織進虛實交錯的敘事中——一個關於復仇、背叛與血腥殺戮的故事,包括彌助透過戰鬥累積經驗值以駕馭精英武器的橋段。

《刺客教條》始終擁抱歷史虛構,用關於神秘組織掌控上古力量的科幻陰謀論填補歷史空白。儘管Ubisoft的開放世界經過嚴謹考據並浸潤歷史脈絡,但最終仍為服務劇情而設計——數十個真實事件被改編或重新想像以強化戲劇張力。

若要列舉不實之處不勝枚舉,但以下是《刺客教條》大膽改寫歷史的十個鮮明案例。

刺客與聖殿騎士的戰爭

首先揭穿最大的虛構設定:歷史上毫無證據顯示刺客組織與聖殿騎士團存在恩怨。他們的衝突完全虛構,借鑒了聖殿騎士陰謀論(本身也多屬杜撰)。

刺客組織出現於公元1090年,聖殿騎士團則成立於1118年。兩大組織均在約兩個世紀後解散,至1312年終結——因此所謂持續數世紀的秘密戰爭純屬幻想。事實上,他們唯一交匯的舞台是十字軍東征,這使得初代《刺客教條》成為唯一勉強符合真實時間軸的作品。即便雙方可能曾有交集,但並無證據顯示他們存在意識形態衝突。

波吉亞家族與超能力教皇

《刺客教條2》與《兄弟會》讓艾吉奧對抗波吉亞家族。聖殿騎士團長羅德里戈·波吉亞成為教皇亞歷山大六世——這點合乎史實,但遊戲版本中他追尋伊甸蘋果以掌控人類。事實上,聖殿騎士團早在15世紀末便已消亡,而聖彼得大教堂下的肉搏戰更是憑空捏造。

儘管波吉亞家族確實惡名昭彰,但他們並非遊戲描繪的卡通反派。羅德里戈之子切薩雷·波吉亞被塑造成嗜戰的psychopath——這形象更多基於謠傳而非事實。諷刺的是,馬基維利曾讚揚切薩雷是位高效統治者。

反波吉亞的馬基維利

以政治理論聞名的尼可洛·馬基維利在遊戲中化身艾吉奧盟友,甚至領導意大利刺客。問題在於,馬基維利主張強力中央集權的哲學觀,與兄弟會的反威權理念直接牴觸。

更甚者,史料顯示馬基維利對波吉亞家族採取務實態度:他認可羅德里戈的權謀,並曾為切薩雷效力,更在《君王論》中盛讚其才能。遊戲的描繪?堪稱戲劇性改編。

不可思議的達文西與他的飛行器

達文西的機智與天賦如實還原,但時間線卻被調整。歷史上他於1482年離開佛羅倫斯前往米蘭——然而遊戲為了讓他陪伴艾吉奧,將他提前至1481年送往威尼斯。

從坦克到滑翔機,他的發明被精細重現——但它們在世時皆未實際運作。威尼斯飛行橋段?純屬幻想,儘管靈感來自他的手稿。

血腥波士頓傾茶事件

真實的1773年抗議活動其實零傷亡:殖民者偽裝成莫霍克人傾倒茶葉而未動武。《刺客教條3》卻改寫成屠殺現場——康納斬殺紅杉軍而愛國者歡呼。歷史上,這場事件無人喪生。

塞繆爾·亞當斯的參與亦屬猜測——又一個Ubisoft利用歷史模糊性編織戲劇的案例。

孤獨的莫霍克戰士

康納效忠愛國者的設定背離史實:莫霍克族當時與英國結盟,期望保護土地免遭殖民者侵佔。若與華盛頓並肩作戰,他將被視為叛徒。

莫霍克族軍官Akiatonharónkwen(路易斯·庫克)身為罕見的愛國者支持者,或許啟發了康納角色——但這類叛離事件極其稀少。

聖殿騎士大革命

《大革命》對法國大革命的詮釋近乎修正主義——將起義歸咎聖殿騎士,暗示君主制被不公推翻。事實上,饑荒、旱災與體制不平等才是革命主因,而非神秘組織。

恐怖統治僅是階段之一;Ubisoft卻將多年複雜動盪簡化為聖殿騎士陰謀。

爭議的路易十六處決

《大革命》將路易十六的處決描繪成驚險的一票之差——實際投票為394比321。他逃亡奧地利失敗後的叛國指控被輕描淡寫,美化了貴族階級的腐敗。

刺客開膛手

《梟雄》將開膛手傑克塑造成墮落刺客,把史上最殘暴連環殺手扭曲成兄弟會叛徒。真實兇手身分至今成謎,但其受害者皆為性工作者——而非偽裝成刺客的追捕者。

暴君凱撒遇刺

《起源》將推行平民改革(分配土地給窮人與老兵)的凱撒描繪成聖殿騎士原型。他的遇刺引發內戰,反而終結共和——與刺殺者初衷相悖。克麗奧佩脫拉被醜化成「暴君娼妓」,無視凱撒當時的廣受愛戴。

《刺客教條》的歷史準確性重要嗎?

AnswerSee Results

Ubisoft對歷史沉浸感的堅持令人印象深刻——但如這些例子所示,準確性往往為敘事讓步。而這正是重點。《刺客教條》非紀錄片,而是重塑歷史的遊樂場。哪些虛構情節令你印象深刻?